据媒体报道,你的手机里有什么?问起这个问题,相信不少人都会一头雾水。不过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。一项研究表明,一部废手机的内件里包含多种有价值的材料,包括0.01%的黄金,20%~25%的铜,40%~50%的可再生塑料。
按我国每年废弃1亿部手机估算,这些废旧手机总重达1万吨,若回收处理,将能提取出1500公斤黄金、100万公斤铜、3万公斤银。
古人云,书中自有黄金屋,那是比喻。要说,你家电视机、电脑等家用电器中也有黄金,可是真金!不仅如此,工业生产的边角料、居民社区的生活垃圾,几乎都可以再次利用,重新创造价值。
目面对“废弃物”这个待开发的“城市矿产”,想分羹者众多。行业竞争无序、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,已经显现。
昨天(3日),我国首届“城市矿产”博览会在北京开幕,博览会里走一圈,记者手里收集了不少来自环保企业的名片。不同的是,它们当中有一些是暗黄色的,手感粗糙。翻过背面,名片上都标注着,这是由再生纸制作的。
再生纸做名片并不新鲜,这次博览会,各家公司都拿出了在废弃物利用方面的看家本领。在某公司展台记者看到,生活垃圾是如何变成燃料的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她手里的这个瓶子呢,就叫做垃圾衍生燃料,这就是通过我们城市的生活垃圾制作出来的一种高热值,无害化,可替代煤炭等燃料的优质燃料。它是一种既区别于填埋又区别于燃烧的,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。
除了技术,还有先进的理念。针对生活垃圾分类“先分后混”的难题,现在可以不出小区就直接将剩饭剩菜变为有机肥。
某参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他们公司已经进驻到广州个别小区,并且与这些小区展开深度的合作。只要生活垃圾基本分出来,扔到他们的厨余垃圾处理筒24小时就可变成肥料,他们也将其一部分的肥料就送给这些合作的小区。
像这样“变废为宝”从事循环经济的企业,在我国大大小小有几千家。收购廉价的废弃物,通过分拣、加工,再以高价卖出,让这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。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表示,做好垃圾分类回收,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潘永刚:这个产业在我国每年的产值是3000多亿人民币。一吨废手机,经过加工提炼后,能产生300-400克的黄金,500克左右的白银。“城市矿产”项目2010年实施以来,全国有三批共29家企业或园区纳入到国家政策补贴的项目中来,产生的效益巨大。
一年产值3000个亿,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,循环经济是一块利润与潜力都相当巨大的蛋糕。为了分食丰厚的效益,各方力量纷纷介入市场——从密如毛细血管的个体回收户,到家庭作坊式的回收拆解厂,从民营的再生资源企业,到有供销合作社撑腰的地方绿色产业园区,甚至连跨国公司都想分一杯羹。
如果细分我们就会发现,高附加值的工业垃圾引来投资者无数。但低附加值的生活垃圾,无法吸引商家。由于分类没有做好,生活垃圾大多只能拿去填埋和焚烧,环境污染、垃圾围城,逐渐成为了网络热搜词。
潘永刚表示,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门槛低,给予宏观调控和扶持,已经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潘永刚:从行业上来讲,门槛低,因此全国从业人员数量难以统计,拾荒人只要拾荒就能生活,因此是一种完全竞争的行业,但是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,国内也有一些大的企业做的比较好的,成为了行业中比较正规的、领军的企业。因此这个行业由一开始的无序竞争,正在逐步向有序发展。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一方面,技术先进的企业收不到充足的原材料,无法满负荷运转;另一方面,大量可再生废弃物,流入低水平的小作坊式企业,让本可以无害利用的“城市矿产”反而成了“城市污染”。